第224章 舊案新案
關燈
小
中
大
小沈氏還是姑娘的時候,最恨被定位為暴發戶家的女孩兒,窮盡心思的想要往名門閨秀的圈子裏頭擠,奈何天資有限,結果也就實在不如人意。一回去晉國公府的宴席,小沈氏偏遇著個冤家對頭,當時不知怎麽的就在傳鑒兩篇文章,看小沈氏過來,對頭立馬像喝了一壺雞血勁頭更旺,扯著小沈氏也讓她發表見解,定要在兩篇文章裏評出高下好歹。
說來此時的大家閨秀,並不以才華高低作為優劣標尺,但無奈小沈氏當時並不通谙這些標尺權衡,很天真的以為名聲在外就能揚眉吐氣,一點不察覺當她拿到那兩篇文章時,就已經一腳踩進圈套之中。
文章自然是看不懂的,更不說評定優劣了,小沈氏裝模作樣看了一陣,便請求外援。
外援說來還算她的手帕交,一直圍著小沈氏打轉,所以把手指輕輕一撣其中一篇文章。
故而小沈氏就毫無壓力的發揮起來,有腔有調的把那些死記硬背的好話用來點評,後來還在閨蜜的煽動下,順口讚詡了一把這篇文章的作者,其實她根本不知作者是誰。
兩篇文章,一為趙江城所作,一為朱勤文所作,朱勤文就是朱大舅。
這件事情在有心人的煽動下,很快就傳到朱夫人耳裏,當時朱夫人也在晉國公府赴宴,但作為已婚婦人,當然不會和閨閣女孩兒紮堆,不過朱夫人自來護短——此短不是她的夫君大人趙江城,而是兄長朱勤文。
說來趙、朱兩家雖為姻親,可也的確有點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意思,當年趙江城和朱勤文下場應試時,名次就力壓大舅兄一頭,朱家人本來就心存不服,朱夫人聽說小沈氏當眾推崇夫君大人,卻貶低她的兄長時,那叫一個火冒三丈。
於是在那場宴會上,朱夫人便用含沙射影的方式,給予了小沈氏難堪。
這當然不存在詆毀小沈氏名節的言行,朱夫人只不過當眾揭穿了小沈氏胸無點墨的短處。
小沈氏長著根直腸子,當場就頂撞起來,不過在晉國公夫人的轉圜下,也沒有鬧出多大事故,這件事情眼看就要風平浪靜過去了。
沒想到未過多久,就有流言蜚語大肆傳揚,說是小沈氏傾慕趙江城,並且當著朱夫人面前叫囂,說總有一日要把朱夫人取而代之。
這下子事情就鬧大了,這可不僅關系到小沈氏的名節,更要緊的是豫國公府的顏面乃至於皇後!且皇後暗中察探,發現竟然是朱夫人身邊婢女散布出來的謠言,拿了個證據確鑿,一狀告去天子禦案。
弘覆帝和沈皇後可謂患難夫妻,又是重情之人,盡管豫國公府在於先帝時的固儲扶持上因為能力所限,並無絲毫作為,但弘覆帝仍然敬重結發妻子,對於後族沈家也一貫維護,得知朱夫人竟然因為私怨,造謠詆毀姨妹的聲譽,勃然大怒,於是就有了旨令趙江城休妻,導致朱夫人自絕於娘家門前的事故。
但風波並未因此平息,未過多久,皇後竟然又察出小沈氏的那位手帕交,乃至於在晉國公府宴席上傳閱兩篇文章的始作俑者,竟然早已被萬貴妃收買,懷疑此事另有隱情,皇上知聞後,下令廠衛徹察,經審問,才知朱夫人身邊散布謠言的那個婢女原來也被萬貴妃收買。
天子暴怒,親自審問萬貴妃,萬貴妃見事情已經曝露,為了保住二皇子不受牽連,獨自擔當了過責,於是這樁案子塵埃落定,朱夫人死得無辜,皇上懊悔不疊。
不過小沈氏經過此番風波,也鬧得聲名狼籍,無望嫁入名門望族,且被人議論不止,牽連家門也被嘲笑,所以她也想要效仿朱夫人,幹脆一死幹休。
沒死成,被及時解救,皇後又去皇上跟前哭哭啼啼淌眼抹淚,再兼憶苦思甜……
結果就是皇上做出了安撫太師府及豫國公府,撮合兩家聯姻,讓趙江城幹脆娶了小沈氏為續弦這個“兩全其美”的決定。
未過多久,皇後引薦安陸侯的嫡女江氏入宮,生子後封為惠妃。
這就是整個來龍去脈。
恭順侯未加一字見解,但春歸深深的以為,恭順侯其實也覺得此事並不像表面一般簡單,當然,萬貴妃絕非無辜,否則她不可能承認罪責,但真正的受益者……
是皇後和惠妃!!!
不過“受益者”定律並不能成為證據確鑿,春歸不可能僅憑這個便篤定皇後及安陸侯才是真正的幕後人,而在事實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她當然不會向蘭庭透露一字,事實上就算是水落石出了,春歸也並沒有想好應不應該告訴蘭庭。
在血緣親情和是非公道間的抉擇從來艱難,有血有肉的凡胎俗人有幾個能做到真正的鐵面無私?而此時儲位廢立的戰爭眼看已經打響,一絲一點的沖動冒失都極大可能導致折戟沈沙,無論於公於私,春歸其實都不希望讓蘭庭面對抉擇取舍。
但有若朱夫人的死真和皇後、老太太有關的話,一直隱瞞著蘭庭是否對他也太殘忍?
春歸一時之間難下決定,並沒意識到這回她當真有些杞人憂天了,連事實真相如何都還不能確斷,竟就犯愁接下來如何處理的事,這很不符合她把煩事難題拖一日算一日的懶怠習性。
當馮莨琦出殯下葬之後,東廠、錦衣衛的聯合徹察不知有沒有眉目,因為此二機構是直接聽令於皇帝,他們經手的案情從來不由其餘臣公管問,有沒有眉目理論上說都只有皇帝一人知情,當然,這也僅僅只是理論上的說法而已。
規則是人制定,也會有人違反規則,在人的世界裏其實並不存在什麽永無可能違反的鐵律鋼責。
但春歸當然沒有途徑獲得這些內部消息,就算她想讓渠出去窺探,也不知具體應當盯著誰,渠出早就說過皇宮龍城是非同一般的建築,而且皇帝是人界之主,他及他的宮殿器用對魂靈具備十足的殺傷力,接近便會魂飛魄散,就莫說紫禁城了,甚至連各大赦造的王府,規格不比普通人家,渠出也不敢隨意入內亂逛,曾經說過壯著膽子想去齊王府裏開開眼,沒想到才逛到花園裏就喪失了識覺,什麽都看不清也聽不見,渠出趕忙驚慌失措的退出,腦子裏接收到玉陽真君的神識,罵她是不是想找死。
亡魂再死一回,結果就是魂飛魄散了。
好在是太師府的怫園雖然是燕王的舊居,但僅僅只是燕王府的後花園,且親王府的建制已經拆除,格局已經大改,否則渠出只怕連怫園都進不去。
然而就在馮莨琦下葬的次日,就在京都鼎鼎有名的燕趙樓,鬧出一件轟動市坊的血案來,而此血案的主角便是鳳儀郎。
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說來此時的大家閨秀,並不以才華高低作為優劣標尺,但無奈小沈氏當時並不通谙這些標尺權衡,很天真的以為名聲在外就能揚眉吐氣,一點不察覺當她拿到那兩篇文章時,就已經一腳踩進圈套之中。
文章自然是看不懂的,更不說評定優劣了,小沈氏裝模作樣看了一陣,便請求外援。
外援說來還算她的手帕交,一直圍著小沈氏打轉,所以把手指輕輕一撣其中一篇文章。
故而小沈氏就毫無壓力的發揮起來,有腔有調的把那些死記硬背的好話用來點評,後來還在閨蜜的煽動下,順口讚詡了一把這篇文章的作者,其實她根本不知作者是誰。
兩篇文章,一為趙江城所作,一為朱勤文所作,朱勤文就是朱大舅。
這件事情在有心人的煽動下,很快就傳到朱夫人耳裏,當時朱夫人也在晉國公府赴宴,但作為已婚婦人,當然不會和閨閣女孩兒紮堆,不過朱夫人自來護短——此短不是她的夫君大人趙江城,而是兄長朱勤文。
說來趙、朱兩家雖為姻親,可也的確有點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意思,當年趙江城和朱勤文下場應試時,名次就力壓大舅兄一頭,朱家人本來就心存不服,朱夫人聽說小沈氏當眾推崇夫君大人,卻貶低她的兄長時,那叫一個火冒三丈。
於是在那場宴會上,朱夫人便用含沙射影的方式,給予了小沈氏難堪。
這當然不存在詆毀小沈氏名節的言行,朱夫人只不過當眾揭穿了小沈氏胸無點墨的短處。
小沈氏長著根直腸子,當場就頂撞起來,不過在晉國公夫人的轉圜下,也沒有鬧出多大事故,這件事情眼看就要風平浪靜過去了。
沒想到未過多久,就有流言蜚語大肆傳揚,說是小沈氏傾慕趙江城,並且當著朱夫人面前叫囂,說總有一日要把朱夫人取而代之。
這下子事情就鬧大了,這可不僅關系到小沈氏的名節,更要緊的是豫國公府的顏面乃至於皇後!且皇後暗中察探,發現竟然是朱夫人身邊婢女散布出來的謠言,拿了個證據確鑿,一狀告去天子禦案。
弘覆帝和沈皇後可謂患難夫妻,又是重情之人,盡管豫國公府在於先帝時的固儲扶持上因為能力所限,並無絲毫作為,但弘覆帝仍然敬重結發妻子,對於後族沈家也一貫維護,得知朱夫人竟然因為私怨,造謠詆毀姨妹的聲譽,勃然大怒,於是就有了旨令趙江城休妻,導致朱夫人自絕於娘家門前的事故。
但風波並未因此平息,未過多久,皇後竟然又察出小沈氏的那位手帕交,乃至於在晉國公府宴席上傳閱兩篇文章的始作俑者,竟然早已被萬貴妃收買,懷疑此事另有隱情,皇上知聞後,下令廠衛徹察,經審問,才知朱夫人身邊散布謠言的那個婢女原來也被萬貴妃收買。
天子暴怒,親自審問萬貴妃,萬貴妃見事情已經曝露,為了保住二皇子不受牽連,獨自擔當了過責,於是這樁案子塵埃落定,朱夫人死得無辜,皇上懊悔不疊。
不過小沈氏經過此番風波,也鬧得聲名狼籍,無望嫁入名門望族,且被人議論不止,牽連家門也被嘲笑,所以她也想要效仿朱夫人,幹脆一死幹休。
沒死成,被及時解救,皇後又去皇上跟前哭哭啼啼淌眼抹淚,再兼憶苦思甜……
結果就是皇上做出了安撫太師府及豫國公府,撮合兩家聯姻,讓趙江城幹脆娶了小沈氏為續弦這個“兩全其美”的決定。
未過多久,皇後引薦安陸侯的嫡女江氏入宮,生子後封為惠妃。
這就是整個來龍去脈。
恭順侯未加一字見解,但春歸深深的以為,恭順侯其實也覺得此事並不像表面一般簡單,當然,萬貴妃絕非無辜,否則她不可能承認罪責,但真正的受益者……
是皇後和惠妃!!!
不過“受益者”定律並不能成為證據確鑿,春歸不可能僅憑這個便篤定皇後及安陸侯才是真正的幕後人,而在事實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她當然不會向蘭庭透露一字,事實上就算是水落石出了,春歸也並沒有想好應不應該告訴蘭庭。
在血緣親情和是非公道間的抉擇從來艱難,有血有肉的凡胎俗人有幾個能做到真正的鐵面無私?而此時儲位廢立的戰爭眼看已經打響,一絲一點的沖動冒失都極大可能導致折戟沈沙,無論於公於私,春歸其實都不希望讓蘭庭面對抉擇取舍。
但有若朱夫人的死真和皇後、老太太有關的話,一直隱瞞著蘭庭是否對他也太殘忍?
春歸一時之間難下決定,並沒意識到這回她當真有些杞人憂天了,連事實真相如何都還不能確斷,竟就犯愁接下來如何處理的事,這很不符合她把煩事難題拖一日算一日的懶怠習性。
當馮莨琦出殯下葬之後,東廠、錦衣衛的聯合徹察不知有沒有眉目,因為此二機構是直接聽令於皇帝,他們經手的案情從來不由其餘臣公管問,有沒有眉目理論上說都只有皇帝一人知情,當然,這也僅僅只是理論上的說法而已。
規則是人制定,也會有人違反規則,在人的世界裏其實並不存在什麽永無可能違反的鐵律鋼責。
但春歸當然沒有途徑獲得這些內部消息,就算她想讓渠出去窺探,也不知具體應當盯著誰,渠出早就說過皇宮龍城是非同一般的建築,而且皇帝是人界之主,他及他的宮殿器用對魂靈具備十足的殺傷力,接近便會魂飛魄散,就莫說紫禁城了,甚至連各大赦造的王府,規格不比普通人家,渠出也不敢隨意入內亂逛,曾經說過壯著膽子想去齊王府裏開開眼,沒想到才逛到花園裏就喪失了識覺,什麽都看不清也聽不見,渠出趕忙驚慌失措的退出,腦子裏接收到玉陽真君的神識,罵她是不是想找死。
亡魂再死一回,結果就是魂飛魄散了。
好在是太師府的怫園雖然是燕王的舊居,但僅僅只是燕王府的後花園,且親王府的建制已經拆除,格局已經大改,否則渠出只怕連怫園都進不去。
然而就在馮莨琦下葬的次日,就在京都鼎鼎有名的燕趙樓,鬧出一件轟動市坊的血案來,而此血案的主角便是鳳儀郎。
------------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